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国产_国产真实偷人视频A_久久精品无码二区_国产91AV人人爽

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頁 > 幸福永州 > 人文歷史 > 名勝古跡
分享到:
百年滄桑西佛橋
  • 2018-01-05 10:52
  • 來源:
  • 發(fā)布機構:
  • 【字體:   

□李榮喜

西佛橋又名“七拱橋”,為七拱八礅石橋,位于江華瑤族自治縣城沱江鎮(zhèn)東南端,橫跨沱水(西河),與豸山凌云塔咫尺相望,是沱江古城的顯著標志之一。它使古縣城沱江通向兩廣的天塹變通途,成為沿岸51萬多江華人民出入的重要通道。

據江華清代石刻記載:“西佛橋 邑公莼村 倡建石橋 普資利濟 公豫章人也 特名西佛 以志公德 大清光緒二十三年仲秋月建 光緒二十四年孟冬日成”。大橋建成后,被文物專家、學者譽稱為中國南方的“盧溝橋”“趙州橋”。

西佛橋全長120米,寬6米。料石干砌,兩端各置一對威猛的大石獅。兩側有1米多高的石柱欄桿,有龍云鳥獸、八仙飄海、文王求賢、二龍戲珠、柳毅傳書、許仙借傘、轅門斬子、雙鳳朝陽、一甲高中、指日高升、麒麟祭塔、紫氣東來、哪吒鬧海、鳳凰來儀、劉海戲蟾、麒麟貢瑞、姜太公釣魚、鯉魚跳龍門等精美石刻,其人與物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,令人嘆為觀止,每一幅畫都是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。欄桿上,立小石獅數十尊,或蹲,或立。有的威嚴昂首,有的憨態(tài)可掬,與橋兩端兩對大石獅相互呼應,情趣盎然。還立有仙桃、葫蘆等物數個。整座橋身造型優(yōu)美,狀如長虹,故有“云龍飛駕”“西佛拱秀”之美譽,為江華一景。傳說,這橋是紀念宋代西河蔣永雄,因得道成佛而名。

  《重修西佛橋記》石碑記載:西佛橋于1935年第一次修繕,又歷歲月滄桑,不堪人來車往之重負,古橋損毀嚴重,2007年再次修繕,拱圈、雕欄原樣恢復,重刻石獅兩尊,立于西面橋頭,新鑲瑤族坐龍圖形于雕欄上,體現瑤族歷史文化內涵。民間傳說,當年建橋,每天有百人做事,吃飯時只有九十九人,還有一位是神仙。神仙在橋的第四拱的頂部還放置一把鏟除邪惡、匡扶正義的寶劍,劍口朝下,橋墩朝上游面,成刀口狀以分水導流。若運氣極佳,在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的零時零分,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還可以看見其刀光劍影。

  《中國共產黨江華瑤族自治縣歷史》第一卷記載:1928年2月,國民黨反動政府派出軍隊在沱江城內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,王賢能、蔣應采、何時芳、羅醒吾、羅俊平、胡青松、蘭世鎧、唐漢民等一批共產黨員及仁人志士在西佛橋畔英勇就義,共產黨人的英靈在西佛橋畔永存。1944年9月17日,日本入侵江華縣城沱江時,西佛橋遭到日軍轟炸,部分護欄、石獅等設施被損毀,但橋身仍然雄跨河上。一百多年來,風霜雨雪凌辱過,滔滔洪水摧殘過,無情旱魔肆虐過……西佛橋“我自巋然不動”,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猶如江華人民的民族精神。

  如今,歷經百年滄桑的西佛橋,依然堅固屹立,述說昨天的故事,連接沿河兩岸人民的幸福。

相關政策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- 國家部委網站 -
- 市州政府網站-
- 省直單位網站 -
- 縣區(qū)網站 -
- 市直部門網站 -
關于本網|聯系我們|鄭重聲明|網站地圖

主 辦: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    承 辦:永州市數據局(永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)
網站標識碼:4311000024    版權所有:永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
備案序號:湘ICP備05009375號    湘公網安備 43110302000125號
E-mail:yzcity@163.com    
聯系電話:0746-8379670(受理網站建設維護,報錯和不良信息舉報等相關事宜)    

  • 湖南省人民
    政府網
  • 永州市人民
    政府網
  • 三湘e監(jiān)督
  • 監(jiān)督一點通
  • 無標題文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