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黃海
風(fēng)云洞,又名寶龍巖,在道州月巖東北角一里。山如金鐘,洞在山腰,若巨眼明眸,眺望大地山河。古時有風(fēng)云廟,有僧眾數(shù)人,破四舊時被毀,有殘碑,有斷垣,浮雕龍鳳清晰可辨。
《水滸》有云:“隱風(fēng)隱云謂之巖,高人隱處謂之洞。”如今,高人雖不可見,洞卻依舊玲瓏八面,吐納風(fēng)云,迎送朝暉夕嵐,靜觀月明月隱。
某日晴和,恰在清塘鎮(zhèn),下午無事,游興甚佳。正慨嘆遍游此間山水,忽聽同事提及風(fēng)云洞,雖不信有什么奇妙處,卻尋思著:無名未必真尋常,一路尋訪亦風(fēng)雅,便趁麗日和風(fēng),驅(qū)車前往。
在小坪村的古樟邊問路,有廖姓大叔古道熱腸,愿為向?qū)?一路將洪秀全與風(fēng)云洞的傳說娓娓道來,又稱此處小山乃是神仙用傘柄從月巖鉤出所成。
小山羊腸道,牽藤攀石,卻也不遠。路上略有石階,依稀可以想見當(dāng)年香客朝拜情形。不到一刻鐘,便見半月懸空,石崖嶙峋,便至洞口。
從洞口略走幾步,便驚嘆此處奇特所在。世上巖穴大多有頭無尾,如幽冥寒宮,令人驚魂。若論秀逸通透,潔凈敞亮,依平生薄見,以此為最。洞廳規(guī)整,若防空洞般。雖一箭之地,卻不顯局促,前后貫通,似有神龍穿堂而過,呼嘯遠去。最奇在洞尾,鐘乳并接,石巖拱連,形成三個明晃晃的洞口,缺處大小不一,方圓有別。若以二郎神三只神眼相論,也難以比擬此間鬼斧神工之匠心。
盤亙洞中,連連稱奇。原來此洞恰如一座空中閣樓。有廳有堂,洞尾處,左右各有廂房數(shù)間,雅閣幾楹,虛實轉(zhuǎn)承,別有洞天。山崖半空軒窗明,正對滿目秋山如螺髻,遠水一脈明如線。良田鋪錦繡,晴光照雁陣。此時,若有桌椅羅列,或煮茶閑話,或緘默對弈,或長嘯,或撫琴,或枯坐,或酣眠,羽扇清風(fēng),悠然世外,何似在人間?
蒼蒼峭壁間,卻給人一種“轉(zhuǎn)朱閣,低綺戶”之感。窄處側(cè)身過,寬處任君舞。才疑無路,卻見通達。人生何嘗不是如此。
想起兒時,老輩人常說起的一則謎語:“雞婆帶崽崽,過得江,過得海。”我以為謎底是船與船槳,不曾想答案是那樣唯美:月亮和星星。月巖是道州的驕傲,盛名滿瀟湘,在我看來,風(fēng)云洞則如孤星伴月,雖不及月亮的圓滿炫目,卻自有一股清輝照耀在天地間。
想當(dāng)初,我自詡熟悉這片土地如熟悉自己的掌紋,卻不知,神州秀美不可窮盡,從此,可自稱無知居士也!心中牽念,一恨不能移居洞府,二恨如鳥獸游山無痕無跡,于今三游之后,落筆成文,筆拙心癡,博人一笑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