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甘棠古村
江永縣夏層鋪鎮(zhèn)上甘棠村是古蒼梧郡謝沐縣治所在地。
據(jù)縣志記載,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設(shè)謝沐縣,屬轄蒼梧郡,治所在上甘棠,至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并謝沐、營浦為永陽縣(江永縣之前身),屬永州總管府,治所遷移,歷經(jīng)700年。唐太和二年(公元828年),周氏先祖率族人移居于此,至今已經(jīng)一千多年。
在漫長的歲月里,周氏一族從這里走出了載于族譜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員。儒學為宗,耕讀傳家,上甘棠綿延的文脈和周氏嚴謹?shù)募绎L,使這一大族在僻遠的湘南小鎮(zhèn)長盛不衰。而這一族人經(jīng)年累月苦心經(jīng)營的村落代代相承、縱橫有序,被喻為“千年古村”。
走近這個古村,遠遠就能看到橫亙于村落后背的一線的山嶺,蔥蘢青翠,名為“翠屏山脈”。左側(cè)一座石山叫昂山,右邊的山頭叫棲鳳山。村落面前的一脈潺潺流水,即是古謝沐河。按照堪輿學的說法,正是“左青龍、右白虎,后有靠山、前繞玉帶”的風水寶地。
尚未進村,就能感受到悠久歲月在這里積淀的深厚底蘊。村口溪橋邊就佇立著一座古閣,曰:文昌閣。此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(公元1620年),共3層,高20余米,寬9米,飛檐斗角,頗為壯觀。曾經(jīng),閣樓的左側(cè)有前芳寺,右側(cè)有龍鳳庵,還有云歸觀、戲臺、圍墻等建筑物,是古村綜合性的公共文化場所。
橫跨謝沐河的三拱石橋,叫做步瀛橋,始建于宋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,距今800多年歷史了?!昂?驼勫?,煙濤微茫信難求?!睆睦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》詩中擷取的橋名,彰顯了周氏族人對自己美好家園的高度認同與自豪。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”(《詩經(jīng)·甘棠》)循吏的美政和遺愛,或許就是上甘棠走出的眾多忠孝士子對故土家山深深眷戀?;貧w與反哺,安居而樂業(yè),越過眼前的這條河流,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那么,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古村落獨特的建筑形制。
沿著謝沐河平行鋪設(shè)村落的主干道,為村前通途。與主干道垂直,由河岸往后山方向延伸,共有9條次干道,為村落內(nèi)部通道。上甘棠村周氏十族,就依循次干道布置住房,櫛比鱗次,重重疊疊。在主、次干道交叉處,建有各族系的門樓。自北往南依次建有9座門樓,故有“九家門樓十家廳”之稱。現(xiàn)今保存下來的,還有一單門樓、四單門樓、五單門樓、九單門樓等4座門樓,其他的門樓已經(jīng)毀棄不復(fù)存在。其中,四單和五單門樓是明代建筑,一單和九單門樓是清代建筑?;蛟S是空間的節(jié)約利用,次干道相對逼窄,最窄的一條只能容一人通過,因此被稱作“擠女巷”。但通向全村各個角落的道路都是用青石鋪成,巷道旁的水溝也是用青石鋪成,村內(nèi)基本上沒泥土路。不管是晴是雨,都可以腳不沾泥地穿行整個村落。
再看上甘棠的房屋的造型,頗有徽派建筑風格,皆是樓房,排列嚴謹有序,屋頂馬頭墻千姿百態(tài),爭奇斗艷;房屋內(nèi)部格局大都一樣,兩廂房一天井、四居房一正屋和樓房走廊。住屋的天井樣式各不相同,特別是各戶的欄桿、窗花更是造型各異、花樣百出,雕刻奇花瑞獸,寓意福祿壽喜。嚴謹中求變化,趨同中求差異,莊重威嚴又活潑生動,反映出古代民間匠人高超的技藝和藝術(shù)水平。
上甘棠的最佳人文景觀是月陂亭。這是村邊古驛道上的一處天然石亭,由于地形奇特,依山傍水,與隔河的寺、樓、閣、臺相映成景,不僅是過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處,也是村里的鄉(xiāng)土文人吟詩作賦的好地方。日積月累,最終成為一方水土鐫錄名言、記述要事的檔案庫?,F(xiàn)存摩崖碑刻27塊,其中唐朝碑刻1塊、宋朝刻5塊、元明清碑刻20塊,無字碑1塊?!霸纶橥ぁ比?,系村人“鐫于光緒三十二年”?!断荣t嘉言事親》碑,光緒三十年錄,以勸人為善,勸人為孝,有詩云:“出身恩重豈能忘,禽有慈鳥獸有羊,為子若還忘孝養(yǎng),縱后人類是豺狼?!薄俄炁砉浆幑Φ赂琛纷诿骱槲淙?,其碑文為研究瑤族起義斗爭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?!缎藿ú藉瓨虮洝酚涗浟诵藿ㄟ@座古橋的時間和捐款人名,是關(guān)于這座石拱橋的真實史料。最為遒勁壯觀、引人注目是“忠孝廉節(jié)”四字,每字橫1.3米,高1.8米,為中國歷史上著民的民族英雄、南宋名臣文天祥手跡,乾隆二十八年(公元1763年)永明縣正棠黃平、王士俊摹刻于此。
另有一塊碑,刻著“甘棠八景詩”:獨石時耕景色明,甘棠曉讀舊書聲;山亭隱士敲棋局,清澗漁翁坐釣亭;西嶺晴云濃復(fù)淡,昂山毓秀翠還清;龜山夕照紗籠晚,芳寺鐘聲對鶴鳴。從這些優(yōu)選的景點命名和清新的具象描述里,我們依稀能品讀出古人在大地上的詩意棲居。
上甘棠村周氏族人在此定居、延續(xù)40多代,其村名和居住家族一直不變,在全省乃至全國實屬罕見,其悠久的歷史文化,對于研究宋元明清時期湘南鄉(xiāng)村歷史文化、民俗民風和宗教信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2007年,國家建設(shè)部和文物局公布其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。
上甘棠文昌閣與步瀛橋
上甘棠月陂亭石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