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路村鳥瞰
“南關盡處”是江華。江華位于湖南的最南端,河路口鎮(zhèn)是江華的“南極”。從江華縣城沿二〇七國道一直往南,進入河路口集鎮(zhèn)之前,往東即可以看見南北走勢、巍峨雄峻的萌渚嶺山脈,古稱“梧嶺南屏”。沿一條鄉(xiāng)間水泥路走兩公里,即到了少數(shù)民族特色村寨——牛路村。
關于牛路村的歷史、文化,普遍的說法是:牛路村屬上伍堡瑤族村寨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,已歷經(jīng)七百多年的風風雨雨,建設年代悠遠,文化內(nèi)涵豐富。牛路村的上伍堡平地瑤文化底蘊深厚,較有代表性的有瑤族長鼓舞、龍獅舞、坐歌堂、蝴蝶歌、唱老人公、瑤歌對唱、哭嫁等。2012年牛路村成功創(chuàng)建為省級民族特色旅游名村,2015年被評為全省首屆美麗少數(shù)民族特色村寨。
萌渚嶺山脈姑婆山下的牛路村,有自然風景可觀,有歷史文化可品。去過多次牛路村之后,只要閉上眼睛,即可憑思緒和感覺引領,從不同的方向找到不同的入口,在上伍堡瑤族民居特有的青磚瓦房、紅磚瓦房之間,在寬窄不一的青石小巷之中,自由漫步,不會迷路。不需要明晰具體的方位,在每一個具體的點,都有著不同的光線、氣息。往前走一步,腳下的青石板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?頭頂又會是怎樣的一片陽光落下來,什么形狀的藍天映著風火墻頭的翹檐?兩邊是什么樣的一戶人家?從敞開的大門看進去,堂屋的格局相似,但是布置卻是每家每戶各不相同。這些,是個未知數(shù),但在內(nèi)心里、感覺里,早已有了答案。對于一個村莊的了解、認識,以文字、圖片或者講述的方式,終究還是平面化,過于單一而膚淺。必不可少的方式,是要走進他,融入其中的山水、樹木、房屋、炊煙和人情世故。對一個村莊的了解、喜愛,有一見鐘情,有魂牽夢縈,也有一次次的抵達與停靠,更有一生一世的相依相伴。村莊和鄉(xiāng)土的魅力就在于此吧。
牛路村巷道
在七百余年前,傳統(tǒng)中國,村落建筑還有著另一種意識形態(tài)上的意義——構建秩序空間。村落,是聚族而居之地。一個村落,就是一個家族,除了外面嫁過來的女人,村里人大都一個姓。牛路村李氏得益于交通便利,土地、山林和礦產(chǎn)資源豐富,勤儉持家,隨著時代更迭,不斷繁衍壯大。房子屋頂?shù)耐咂媒?jīng)風霜,青黑青黑,青磚砌成的墻體在漫長時光的滋潤下愈來愈潤澤,上好的水墨般安靜沉穩(wěn),一如古稀老人面對世事滄桑的淡然。青石板光滑幽亮,那是久遠歲月日月星光和露水沉淀下來醞釀而成的氣韻。村莊從最初的規(guī)制開始,講究風水、采光、聚氣。隨著時間的發(fā)展,村莊由一個中心點,向外擴展,形成不同走向的小巷和不同朝向的房屋。也就形成了一個村莊的多樣性、復雜性和豐富性。在長短有別的青石小巷中,有大小不一的房屋,體現(xiàn)了不同的空間秩序、經(jīng)濟實力。
房子都是用來住的。但是,在精美建筑之外,還有著居民對祖先、自然、世界、內(nèi)心和未來生活的精神寄托。行走在青石小巷,往堂屋大門望進去,每個家庭的堂屋都有精美的神龕供奉著祖先牌位。神龕采用牌坊的形制,鏤空雕花,極為精美,用敬重與虔誠之情構建了一個令人肅穆的精神空間。神龕嚴格奉行“昭穆制度”。按照這種制度,始祖居中,左昭右穆。父居左為昭,子居右為穆;二世為昭,三世為穆;四世為昭,五世為穆;六世為昭,七世為穆;二四六世為昭,三五七世為穆;先世為昭,后世為穆;長為昭,幼為穆;嫡為昭,庶為穆。這些聽起來復雜繁瑣的規(guī)定,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核心——禮制?!暗赖轮辽稀钡慕y(tǒng)治格局,在祭祀建筑上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牛路村的礦產(chǎn)資源豐富,促成了村級經(jīng)濟、家庭單元的發(fā)展和物質(zhì)豐厚。牛路村的發(fā)展和當今大多數(shù)村莊的發(fā)展一樣,規(guī)模在日益變大,面貌不斷更新,鄉(xiāng)村別墅日益增多,遠遠看去,倒像是一片別墅風景區(qū)。但是,他還很好地保留著幾百年來的青磚瓦房和青石小巷。無論你從任何一個巷口,慢慢往前走,往里走,不需有任何明確的目標和目的地。你走進的是悠遠的歷史,是越來越安靜的時間隧道,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氛圍,是若有若無的夢境,是一個長久以來鄉(xiāng)居的愿望……你要慢慢地走,左顧右盼,東張西望,悠閑自在。你要細數(shù)腳下的青石板,它們被千萬次的腳步磨得發(fā)亮,映照著瓦屋上方的天空,似在自顧回味清晨的露水正午的陽光傍晚的炊煙和午夜的星空,也像是在講述,年復一年平淡而又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。你要輕輕撫摸,每一扇墻、每一塊磚、每一條灰白的磚縫,也許抓住的既是過往的歲月,也是生活將給予你的小小的驚喜。你要安靜地坐在某一道青石門檻上,倚著厚重的木門框,沁涼的感覺遍布全身,從小巷的盡頭,一個模糊的人影漸漸變大、變清晰,一位老者、一個年輕女子或者一個歡快的孩子,正向你走來,擦肩而過的是我們的曾經(jīng),也是我們的將來。青白的炊煙在瓦屋上裊裊,你要輕輕地推開一扇一扇木門,燈光瀉出來,笑語飄出來,飯菜和米酒的香味溢滿整個房子。主人送上淳樸的笑臉和真誠的邀請,來的都是客,喝上一杯吧。(作者:劉朝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