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聽到“城盤嶺”這個村名,我就聯(lián)想到上甘棠,覺得城盤嶺跟上甘棠一樣,應該是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。上甘棠是西漢謝沐縣城所在地,如今能尋找到的縣衙遺址也是在一個石臺上,面積很小。在我的臆想中,城盤嶺應該是一座古城的遺址所在。可是,當我親臨這個古村落,聆聽村里的老人講了一些故事之后,才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場誤會。
城盤嶺,原名城盤源,因村四周是石山,中間像盤子,后改名為城盤嶺。至于歷史,村民說有幾百年了。站在村前環(huán)顧四周,但見群山懷抱,古木搖曳,涼風習習,在炎炎夏日透出絲絲涼爽,讓我感覺到大山對古村的呵護,如同母親溫暖的手臂,把孩子摟抱在懷里,生怕風雨傷害它,因而顯得特別溫馨。
山里人有山里人的面貌,山里人有山里人的性格,同樣,山里的村莊也有山里村莊的特征。如同山嵐繚繞,如同山林莽莽,如同山泉汩汩,城盤嶺帶給我的不只是古樸,不只是自然,不只是寧靜,還有那絲絲綿綿的鄉(xiāng)情、還有那無限蜿蜒的鄉(xiāng)戀,以及那炊煙裊裊般的鄉(xiāng)愁。青山依舊,白云依舊,古樹依舊,只是一些人和往事,和傳說,如同一朵朵掠過村莊上空的白云,悄悄地來了,又悄悄地去了。
在村口的大坪上站定,對視這個古村,我感覺到自己的鄉(xiāng)愁,在這里被撞了一下腰。
幾棵古樹,如同幾把大傘,用陰涼呵護著一口三眼古井。如果從擬人的角度來看,泉眼汩汩,等同古村明亮的眸子;半月形池塘,等同古村的眼眶,而那幾棵古樹,就如同古村的發(fā)髻,散發(fā)出某種久遠而熟悉的氣息?;蛟S,這就是古村的臉龐,讓人感到圓潤、可親。
池塘的對面,一群不同時期的古建筑排列開來。凝眸觀看,但見那一棟棟古屋雖然不甚氣派,卻也雕梁畫棟,顯示出小家碧玉的秀美。石凳、石缸,雕花木窗、門楣、門檻,乃至被廢棄的風車、籮筐等農具,一樁樁近乎腐朽的老物,宛如古村悠然寧靜生活的見證者。外來人只要走近它們,心里就會涌起一種親切和憂傷感,仿佛那些曾經使用它們的主人,就在屋里歇息,只要時辰到了,他們就會跨出門檻,攜帶農具,走向田野或曬谷場。那里有他們的豐收,有他們的希望,還有期盼。
沿著石板路行走,總感覺有些古典詩詞迎面撞來。一個老人家搬了一張凳子坐在石板路的當中,一身長袍從肩部拖到地上,側臉一笑,如枯木逢春,帶給人們許多遐想。巷子四通八達,不用擔心迷路。倒是那些已然傾塌的屋頂,一些瓦片被檐皮銜著,岌岌可危,似乎隨時會掉下來,所以要千萬小心。
經過一座古宅,乃石庫門,那油光發(fā)亮的門框,還有那門當和門墩石,散發(fā)出無窮的魅力。村里人愛在這里乘涼,或打牌,或下棋,倒是那幾個頑皮的孩子,爭著在青石門檻上睡覺。這種娛樂我小時候也玩過,夏天睡青石門檻,那種感覺只有一個字:爽!而旁邊耳墻上,有精美的楹聯(lián)和繪畫,盡管有的顏色已經脫落,但依然無法消減它的美感。
轉過幾條小巷,看見幾個村民坐在板凳上聊天,有的還在擇菜。見我走近,他們十分熱情,邀我坐下,立即有人轉回屋里倒茶。片刻,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茗捧了過來。雖然在夏天喝熱茶有些冒汗,但讓人感覺出這里淳樸的民風。跟他們聊天,許多傳奇如同水里氣泡,汩汩冒出來,特別愜意。當他們要我留下來吃中飯時,自己受寵若驚,嚇得趕緊告辭。
繼續(xù)前行,發(fā)現(xiàn)右邊有一個廢棄的院落,只是門口沒有院門,里面正房居中,位置靠后,而前面的兩側各有一間廂房,廂房之間有一個天井,天井那里有一口用來裝水的石缸。由于正房堂屋屋檐有些殘缺,屋頂有幾個洞眼,陽光穿過洞眼,形成幾道光柱,斜射到橫梁、木壁和地上,雖然可以想到主人已經喬遷新居,但眼前的景象,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惋惜。
時光滄桑,拙樸渾然,遍地鄉(xiāng)愁。在石缸邊站了幾分鐘,拍了一些照片,我陷入了沉思:如此美麗的村落,怎么會有如此多廢棄的老屋?如果村民允許,讓我邀幾個伙伴來此小居,我們一定會把這里收拾得干干凈凈,然后對照古人田園詩意的生活標準,融入一些現(xiàn)代元素,讓屋頂升起裊裊炊煙,讓屋前屋后響起雞鳴狗吠,再在燈下伏案閱讀,豈不是把日子過得跟神仙一樣?